小心!「不加糖」飲品其實藏了這麼多糖!
「不加糖」的飲品真的代表更健康嗎?其實,許多標榜「不加糖」的飲料仍可能含有天然糖分或甜味劑,這些糖分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多喔!
「不加糖」與「無糖」的飲品差別在哪?
在琳瑯滿目的飲品選擇中,「不加糖」和「無糖」看似都健康,但它們其實代表不同的意義。稍有不慎,你可能喝下比你預期更多的糖分。
不加糖:標示為「不加糖」的飲品,表示沒有額外添加蔗糖、果糖等甜味劑,但這並不代表飲品不含糖分。例如果汁或植物奶,可能利用天然糖分(如水果糖或乳糖)來提供甜味,這些糖分仍會影響血糖。
無糖:通常是指每份飲品含糖量低於 0.5 克,這意味著這些飲品可能完全不含糖,也可能使用人工或天然甜味劑來替代糖分帶來的甜味。
舉例來說,一瓶標榜「不加糖」的橙汁,可能因為水果本身的糖分,含糖量依然可觀;而「無糖」咖啡則可能完全不含糖或使用代糖來達到無熱量的效果。因此,理解這兩個詞背後的意涵,是選擇健康飲品的第一步。
飲品標籤中的隱藏甜味劑
許多飲品即使聲稱「不加糖」,也可能透過不同的成分隱藏糖分,讓你一不小心就喝進過多的甜味。
天然糖分的偽裝:果汁和植物奶是最典型的例子。一瓶「100% 純天然果汁」可能聽起來健康無害,但其中濃縮果汁的糖分含量甚至高於汽水。例如,一杯蘋果汁的含糖量可能接近 20 克,幾乎等於五顆方糖。植物奶如燕麥奶或杏仁奶,即使標榜「不加糖」,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可能轉化為糖分,同樣需要注意。
人工甜味劑的影響:許多無糖飲品會加入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劑,雖然它們不含熱量,但可能影響腸道菌群或誘發更強的甜食慾望,間接導致攝取更多糖分或卡路里。
隱藏的名字:當飲品標籤上出現「龍舌蘭糖漿」、「椰糖」或「麥芽糖」時,這些名字聽起來天然又健康,但仍然需要留意。
日常中容易忽略的陷阱
日常飲品中,隱藏糖分的例子比比皆是。果汁就是典型代表,即使它標榜 100% 天然,一杯橙汁的含糖量可能輕鬆達到 20 克,相當於五顆方糖。即飲咖啡也常常是高糖的重災區,罐裝咖啡的甜味來自糖漿或奶精,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喝進過量的糖分。
無論是鮮榨果汁還是濃縮果汁,糖分含量都不容小覷。一瓶 500ml 的橙汁,可能含有約 50 克的糖,相當於超過十顆方糖。雖然它來自水果,但依然對血糖影響巨大。再說手搖飲,即使標榜「半糖」或「微糖」,手搖飲中的糖分含量仍可能超過日常建議攝取量。一杯珍珠奶茶的糖分可能高達 30 克以上,這對想控制糖分攝取的人來說是個巨大挑戰。
另外,運動飲料雖然能補充電解質,但其中的糖分含量也相當驚人。一瓶普通運動飲料的糖含量約在 20 克上下,而能量飲料中的糖分可能更高。
即使飲品標榜「不加糖」或「無糖」,背後仍可能藏著各種糖分或甜味劑。了解這些標示的真正意涵,並學會選擇更健康的飲品,不僅能讓你避免攝取過多糖分,也能讓你的日常生活更加輕鬆、健康。下次在挑選飲品時,記得細看標籤,別讓隱藏的糖分偷偷溜進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