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逃脫方式在手機應用程式中是不可少的,無論什麼情況下,使用者都會有想要反悔、或是做錯決定的時候,甚至很多時候只是隨便亂按亂玩,一不小心就進入了無法動彈的僵局中,又或者,有時只是想回到上一個畫面或步驟,卻被迫回到首頁。
對使用者來說,這樣的確會在使用上造成困擾,但手機使用的系統不同,其逃脫方式也有著不一樣的特性。
在 iOS 中,由於我們擁有統一的導覽機制,使用者可以透過導覽列(Navigation bar)左上方自動產生的倒退(Back)來回到上一頁,或是全螢幕單頁右上方的完成(Done)來結束瀏覽,因為沒有實體按鍵的緣故,使用者已經習慣了直接在螢幕中尋找倒退按鈕或與手勢,因此在 iOS 中,很適合發展各種方便的手勢來幫助快速的逃脫。
例如 Facebook 瀏覽圖片頁面,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指快速滑動後釋放,不必將手指移動到完成的按鈕位置再按下,減少不少時間與手指體力的花費:
但不同於 iOS 的控制方法,Android 常用的倒退方式是透過實體 Back 按鍵,這是在 Android 手機中一個很方便的功能,但卻是一個很容易在開發時忽略的重要環節,因為可以想像,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情況下按下倒退按鈕,而且殘酷的事實是,當他們按下倒退鍵的時候,心中預期的通常不是直接跳回桌面。
Android 使用者當遇到狀況時,比較習慣於按下實體倒退鍵,而不會在介面中尋找按鈕或手勢,因此貼心的開發者應該要根據使用時的各種狀態,對倒退鍵產生合適的回應,雖然這在開發上必然是個成本,但是可以免於類似使用者被紙團丟在臉上的狀況,而倒退鍵甚至可以用來安排一套精心設計的逃脫路線,例如在主要與次要的標籤頁(Tab)間的切換,也可以用來達到路線安排的效果。
不同的系統應當使用不同的逃脫方式,iOS 的開發者在一開始轉戰到 Android 時,常常想要做的就是:尋找或是開發一個類似於 iOS 導覽列功能的函式庫。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沒有可以隨時按下的實體按鍵;相反地,Android 的開發者轉戰到 iOS 時,很容易想要捨棄預設的導覽機制,而使用自己一套的作法。
但由於使用習慣的不同,客製化的逃脫方式有時很容易讓使用者迷失在介面當中無法自拔。這也是為什麼一樣的應用程式,在移植到不同的手機平台時,仍然需要重新設計一番!
圖片來源
- sidewalk flying,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