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目標如何設定:避免中途放棄的 SMART 目標設定法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有過這樣的經驗:「每個月薪水剛到手,轉眼間就消失無蹤,最後還搞不清楚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如果沒有設定財務目標,我們很容易在財務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但如果財務目標設定得不好,又很容易在中途放棄。雖然我們都瞭解設定財務目標不僅能幫助你更好地管理錢財,還能讓你更接近財務自由的夢想,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財務目標合理又不會讓人想中途放棄呢?
夢想轉化為目標:將抽象的財務夢想具體化
我們都有自己的財務夢想,也許是買房、環遊世界、提早退休或者是為孩子的教育儲蓄。但是,這些夢想如果只是停留在腦海中,那就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幻想。將這些夢想具體化,變成可行的目標,是實現它們的第一步。
想像你夢想中的未來,然後問自己:要達到這個夢想需要多少錢?需要多長時間?這樣,你就能把夢想具體化,並設定具體的財務目標。例如,如果你想在五年內存下頭期款買房,首先需要了解當地房市價格,然後計算每月需要儲蓄多少才能達成這個目標。
除了在研究如何達成夢想的過程中,你會更加了解目標的可行性。再將夢想與數字連結的過程中,我們也建立了對財務目標更加清晰的想像。這個連結會讓我們在中途感覺疲乏時,仍然能夠持續往目標邁進。
SMART 原則:使用 SMART 原則設定財務目標
設定財務目標需要遵循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 SMART 原則。這個原則能幫助你確保目標是清晰且可達成的。SMART 原則代表:
- 具體(Specific):目標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模糊的,最好可以具體包括時間、金額以及目的。例如,不要說「我要存錢」,而是說「我要在三年內存下 30 萬元作為買車的頭期款」。
- 可測量(Measurable):目標應該是可測量的,這樣你可以將大目標拆散微小目標,逐步追踪進度並實踐完成。例如,設定每個月存下 5000 元。
- 可達成(Achievable):目標應該是可達成的,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例如,如果你的收入僅夠維持基本生活開支,那麼設定每月存下 2 萬元可能就不切實際。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將目標設得簡單一些,建立自己的信心與成就感。
- 相關(Relevant):目標應該與你的長期財務計劃相關。如果你的目標是買房,那麼每月存錢的計劃就應該與此相關(花費也是如此),而不是將錢花在不相關的購物上。
- 時限(Time-bound):目標應該有明確的時間限制。例如,「我要在五年內存下頭期款」這樣的目標,比「我要存錢買房」更加具體且有壓力感,讓你可以更具動力~
短期與長期目標:如何平衡短期和長期財務目標
當我們設定財務目標時,短期與長期目標都相同重要。短期目標可以給我們立即的成就感,長期目標則是我們最終想要達成的夢想。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讓財務管理更有效,目標也更容易達成。
短期目標:這些目標通常在一年內達成,例如儲蓄應急基金、還清一筆小額債務或是省下一筆旅行費用。短期目標的好處是它們比較容易達成,能夠給你持續的動力。
長期目標:這些目標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達成,試著想像幾年後你期待的生活是什麼?想要完成什麼夢想?例如購房、退休儲蓄或是孩子的教育基金。長期目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計劃,但它們通常是改變人生的重大目標。
行動計劃:制定達成財務目標的具體步驟和策略
有了目標之後,接下來就是行動計劃。沒有具體的計劃,目標永遠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是關鍵。例如,如果你要在五年內存下 30 萬元,每年需要存 6 萬元,每個月需要存 5000 元。根據這個分解結果,設定每月和每年的儲蓄計劃,這樣你可以一步一步地達成最終目標。
也務必使用記帳 App 或 Excel 表格來追踪每月的儲蓄進度,定期檢視你的進度,確保你還在軌道上。如果計劃不如預期,你才能夠發現並即時調整。例如,如果遇到突發的醫療費用導致無法達成本月的儲蓄目標,考慮在未來幾個月增加儲蓄額度來補上。
即使有了再好的計劃,也需要定期檢視和調整,確保你能夠達成財務目標。每月檢視一次財務狀況,看看是否有任何需要調整的地方,例如如果支出超過預算,找出原因並修正。每年檢視一次長期目標的進展,根據收入的變化或生活狀況的改變,重新設定目標。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目標也是必須的,例如,如果你突然獲得一筆額外收入,可以考慮將這筆錢用來加速達成財務目標。
記住,不要急~財務自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持續的努力和調整,但只要你堅持下去,透過實踐財務目標來達成夢想不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