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大量圖檔遺失,我們正在努力恢復中了!
無論是在電腦軟體、網站架構以及行動裝置開發上,都有著許多神人級的經典程式框架(Framework),讓我們可以很快速地開發出實用的使用者介面以及架構,但當我們過於仰賴習慣的框架,或是特別喜好某些介面元件時,辛苦發想的 UX / UI 設計就很容易侷限在這些框架與函式庫的限制之下。
我們很容易就依照過去的經驗,在發想或設計階段就踩錯了第一步,依照自己熟悉的開發架構與框架,去思考一個新產品的操作流程與介面。
「依據產品特性與目的,設計合適的架構與介面。」沒有任何一個框架或介面元件是適用於任何地方的,每個框架都有它當初設計的目的以及調性,除了要根據產品性質和訴求,去選擇或找尋不同的框架外,有的時候,還可能需要花下時間去開發新的架構或是修改現有的介面元件,而不是讓產品去遷就我們習慣的或是現有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在塑造產品雛形的階段,我們會盡量使用線框(Wireframe)或是更簡單表達方式,來描繪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希望不要被既有的技術與習慣,限制住了更好的設計與可能性。有時候明明就有個很棒的操作流程或使用者介面,卻被斷送在習慣之下,遷就於我們熟悉的工具,用著四不像的元件將它拼湊起來,效果當然會打點折扣。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其器本身就是個為了善其事所存在的成本,先定義了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才決定需要什麼樣的工具,絕對不是用工具去定義目標的形狀。
Reference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