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框(Dialog)是個好用又方便的工具,通常用來再三確認使用者的操作動作與決策,以避免一時的手誤或誤會操作。因此,對話框常用於重要動作的確認,例如:「你確定要刪除這個聯絡人嗎?」
但若對話框搭配了不適當的回應選項文字,反而可能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與誤解,有時還可能做了錯誤的決定。
對話框最常見的不當設計,就是選項上的文字出現:「是(YES)與否(NO)」。
回想在學生時期考試的時候,O 與 X 在是非題中是唯二的兩個答案,而出題者會透過文字敘述上正反的誤導,來測驗學生是否真的清楚了解,先不論這樣的測驗方式到底對學習以及知識的建立到底有沒有明顯的幫助,使用者可不想在開心的使用你的程式或服務時,還要小心翼翼的了解你對話框的內容。
我們當然可以細心的設計對話框中的文字,讓使用者清楚明瞭對話框的訊息,但是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使用者根本不會逐字去閱讀訊息的內容。
我們必須要假設,使用者除了對話框上的按鈕外,不會閱讀任何其他訊息(對話框的標題或是訊息內容)。 -- John Gruber of Daring Fireball
於是,我們應該注意選項的文字表達,將是否的選項替換成直接明瞭的動作詞彙,例如在 Mac OS 中登出的對話框,以「登出(Logout)」取代「是(Yes)」,「取消(Cancel)」取代「否(No)」。
這樣簡單的替換,即使不需要閱讀對話框的內容,也可以清楚明瞭的知道我現在應該要「登出」還是「取消我剛剛做的動作」。
Facebook 中刪除留言的對話框也是將「是」直接替換成「刪除(Delete)」的字眼,仔細想想,我們其實還真的沒有去注意過這些對話框的內容到底寫些什麼,但是我們一直都可以輕鬆的做出正確的決定。
換個情境,或許我們也能將這樣的概念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如速食店的點餐回應,來減少店員因太習慣而誤點的情況(笑):
店員:「你是否要將中薯加大呢?」、「你是否要搭配四塊麥克雞塊呢?」
我們則可以將「是」、「否」、「要」、「不要」的回答,改成明確的動作如「加大」、「換成沙拉」、「搭配」等字眼,那麼我們在生活上也可以少了許多麻煩呢!
圖片來源
- Tsahi Levent-Levi,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