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從厚重的報名資料裡面找到一個報名者的經驗嗎?或是從厚厚一疊文件裡面找出一筆想要的資訊?是不是想要快速的找到資訊,但是看了兩三遍都找不到東西,結果放慢速度,最後卻在已經瀏覽了好幾遍的地方找到想找的東西呢?
大腦的偷懶小撇步:注意力瞬盲
其實這也是一種大腦的限制,我們的注意力其實十分有限,一次只能專注在一兩種我們覺得重要的事物上。還記得我們在不注意盲視:如同保護色般的視覺效應中所提到的大猩猩實驗與自己可以嘗試的尋找紅色實驗嗎?這些都是大腦注意力限制的好例子。但是這些都只能解釋我們的看不到我們沒有在注意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從大量的文件與資料中找到我們「明明就很想要」的東西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其實有非常短暫的注意力盲視效應。所謂的注意力盲視,就是當我們從許多的資料裡面看到一個我們認識的東西的時候,大腦會突然的消耗大量的資源處理這個我們所熟識的東西,然後在後面短暫的半秒間,注意力都被剛剛那個東西所吸引了。因此,雖然我們的眼睛好像依然在掃視畫面上的資料,但其實在這短暫的時間裡面,大腦根本還沒有機會處理他們。
我們的腦袋很愛偷懶,有好多「小撇步」來減輕他工作的負擔。但這個效應也很有趣,也許大家可以自己隨便找個有很多資料的文件試試看,先決定個目標,然後快速的掃視幾遍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想找的東西。如果找不到,那麼放慢速度再找看看,當你發現了想要找的目標的時候,看看目標的前後左右,是不是有你其實很熟悉的文字或圖形比目標先搶走了你的注意力呢?
大海撈針
注意力瞬盲有許多研究被應用在文字、 閱讀與介面上。一般來說我們在放置導覽或其他資料的時候,如果資料量很大,就會很容易讓使用者找不到他們所真正要尋找的目標。舉例來說,在購物網站的導覽列上面,一次呈現大量的分類標籤,可能反而讓使用者要來回找更多次才能找到他想要找的東西:
因此這個問題最近也出現了許多解決方法,其中一種就是把希望使用者第一個看到的東西用不同的顏色或背景特顯出來,這種方法的交換條件就是雖然你希望使用者看到的東西他看到了,但是他可能更容易忽略這些東西旁邊的事物。
或是也可以嘗試透過分類的方法把導覽選項「摺疊」起來,除了可以大量減少需要使用者尋找的項目以外,也可以透過介面分類來幫助使用者記憶他們所尋找過的東西。
小心的使用注意力瞬盲效應所產生的結果,千萬不要不小心把重要的東西反而隱藏在瞬盲的陷阱裡。既然我們的大腦這麼愛偷懶,那麼就得由我們來幫忙他做個體貼的設計啦!
圖片來源:
- Image via zigazou76, CC License.